清代雕云龙纽碧玉“勤政殿”玺,故宫博物院藏。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供图
清代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御制诗文兽耳扁瓶,颐和园藏。余飞扬摄
清代方形四足铜炉,颐和园藏。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供图
清代《香山旅程图》(部分)。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供图
金秋时节,坐落北京西北部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是人们玩耍的好去处。这几处景区与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统称为“三山五园”,素以风景秀丽、人文荟萃而著称。
日前,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展览开幕。展览聚集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16家文博单位的各类展品171件/套、材料品32件/套,初次以文物为载体,体系叙述以三山五园为中心的前史名园在选址、营建、造园艺术、前史功用及维护展开等方面的故事。
空前绝后的园林艺术
从颐和园文昌阁东行,循着古桂的幽香,步入一座两进四合院,颐和园博物馆就坐落于此。颐和园博物馆馆长、本次展览履行策划秦雷介绍,展览由“山水毓秀”“名园盛衰”“移天缩地”“园居理政”“古园重生”5个单元构成,以丰厚的展品和多媒体展现方法出现三山五园的前史变迁和文明内在。
北京西山拱列西北,自南向北连绵不停,其东面的冲积扇平原山冈突起、平地涌泉、湖泊罗布,宛如江南水乡,为园林营建供给了优胜的自然地理条件。“这一带的造园前史可追溯至辽金时期,迄今已有上千年前史。”秦雷指着辽代“梵衲遗身舍利舌塔”碑说,此碑是香山公园发现的时代最长远的文物。
明代,达官贵人纷繁在西山区域建祠立庙,一大批私家园林先后建成,其间以清华园和勺园最知名。展柜中并排展现着两件文物,从旁边面反映了皇亲贵戚营建的园林(清华园)和文人造园(勺园)不同的审美。錾花鸟错金银执壶纹饰繁密细腻,出土于清华园主人李伟配偶墓中;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新鲜高雅,是勺园主人米万钟订制的瓷器。
清代康乾年间,三山五园次序建成。作为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承继了“一池三山”的传统造园思维,多选用“名胜写仿”的造园方法。宫殿画师钱维城曾两次随乾隆南巡,受命描绘沿途风景名胜。此次展出的《钱维城画西湖名胜图》具体描绘了杭州西湖及其周边“苏堤春晓”“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断桥残雪”等12处景象。画作以中锋行笔,细笔、淡墨勾勒线条,青绿、赭石设色,画风秀逸,翰墨精工,楼阁、树木等错落有致,实在复原了西湖风景。颐和园有19处景点为写仿各地名胜,乾隆御制诗《万寿山即事》有句云“面水背山地,明湖仿浙西”,点明晰昆明湖乃模仿杭州西湖制作。
步入中心展区,巨大的弧形屏幕上,一幅动态画卷缓缓铺陈开来。跟从一名清代官员的脚步,从北海动身,途阅历代帝王庙出阜成门,经畅春园、圆明园,终究抵达香山静宜园……
“弧幕动画是《香山旅程图》的数字化效果,让观众沉溺式体会三山五园的前史人文环境。”秦雷介绍。《香山旅程图》是清末宫殿绘画组织满意馆专门为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出行御览制作的彩绘线装本“游览图”,具体记载了从北海团城至香山静宜园42余里路途中的重要景点,并以“贴黄”方法精确标示图中各修建称号及不同路段的旅程数,是记载三山五园前史风貌的宝贵史料。如今仅存的孤本《香山旅程图》在展览中同时展出。
此次展览共展现了45件古代地图,包含方位图、地盘图、立样图、水道图、风景图等,反映了皇家园林从选址到规划、营建的进程。除了《皇明职方地图·北京地图》这种全景式地图,有的地图还具体标示了修建的细节特征,台阶、门窗等信息清晰可见,乃至还用贴纸的方法记载了规划方案的修正进程。“许多极具前史价值的地图初次展出,有助于推动三山五园研讨的深入展开。”秦雷说。
园居理政的多重功用
“宫馆御苑,足为宁神怡性之所”,这是康熙楷书《畅春园记》中的一句话,表明晰兴修畅春园的初衷是为了怡情养性、调剂日子。《御笔玉泉山竹罏山房记》碧玉册记载了乾隆在玉泉山竹罏山房品茗的心得,抒发了寄情山林、畅享清闲的逸兴。
清代的三山五园区域,既是帝后日常日子的居所,也是处理政务、举行各种重要礼仪活动的场所,可谓“园林紫禁城”。
勤政殿是乾隆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公大臣之所,也是静宜园28景之首景。展览中,一方碧玉原料、雕云龙纹的“勤政殿”玺招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方玉玺造型华贵、雕琢精巧,自上而下刻阴文篆体“勤政殿”3字。它与“自强不息”玺、“八徵耄念”玺合为一组套玺,盛装于长方形紫檀木匣中。
颐和园玉澜堂曾是乾隆读书的当地,后用作光绪寝宫。展厅里复原了玉澜堂的布局:嵌杏木人物楼阁蕃莲卷草纹紫檀宝座居中,这以后立着玻璃山水画五折围屏,宝座两头有一对嵌杏木夔龙蕃莲纹束腰檀香几,前方摆放着造型精巧的长方桌、掐丝搪瓷盘龙亭式香筒、硬木脚踏。紫檀宝座造型新颖、工艺精深,其纹饰既有西洋风格的卷草纹,又有蝙蝠纹等中式纹样,是颐和园藏宫殿家具中的经典之作。
清帝屡次在三山五园接见外国青鸟使和来华传教士,并赐宴游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在畅春园九经三事殿接见葡萄牙青鸟使斐拉理、罗马教皇青鸟使嘉乐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成为中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的重要事情。晚清时期,颐和园成为清政府展开外交活动的重要舞台。展览中有一件18世纪在法国巴黎制作的铜镀金月相演示仪,估测为康熙时期由传教士携入清宫。“御制英吉利国王谴青鸟使奉表贡至诗以志事”青玉册则记载了乾隆接见马戛尔尼使团的阅历。
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往来,清代施行朝觐准则、围班准则。每当年节,都要约请蒙古各王公领袖、回部伯克、四川土司、蒙藏喇嘛等入京朝觐,并在畅春园、圆明园等地举行盛大的宴会和仪式。“十三世达赖进京觐见”岩画描绘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在颐和园觐见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场景。“它是中华各民族联合友善、多元文明交流交融的描写。”秦雷说。
历经沧桑重焕光荣
近代以来,三山五园曾遭抢掠破坏,在新我国树立后重焕活力。
四周是一组三山五园被破坏后的老照片,一扇宝云阁铜窗芯静卧在展柜里,诉说着山河剧变的故事。宝云阁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仅存的一座铜铸修建,原有铜门12扇、铜窗20扇、格扇心70页。历经抢掠盗窃,10扇铜窗丢失海外。后经国际友人出资购回,无偿赠还我国。1993年7月,丢失海外多年的铜窗总算回到了颐和园。
与皇家器物的金碧辉煌比较,第五展厅入口处的一个方形四足铜炉显得较为粗陋。“毛泽东等领导人当年在益寿堂歇息时,曾用这个铜炉烧水热饭。”秦雷介绍。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带领中共中央机关和我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抵达北京。颐和园益寿堂成为我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第一个落脚点,毛泽东在此会晤并请客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随后,中共中央进驻香山,为新我国的树立擘画蓝图,《论人民民主专政》《我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诞生于此。其时为了保密,香山暂时驻地对外称“劳作大学”。看着展柜里的“劳作大学通行章”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观众似乎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改天换地的时代。“这段前史为三山五园烙上了赤色印记,在新我国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雷说。
新我国树立后,三山五园连续对大众敞开,颐和园被列入国际文明遗产名录,古建补葺、文物修正、考古开掘等作业继续推动。
2019年8月,“江山如此多娇——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光影艺术展”露脸法国巴黎。2020年9月,三山五园当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文物维护使用示范区创立名单。2021年9月,颐和园博物馆挂牌。兴修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康复颐和园西侧京西稻景象、展开万泉河和金河河道管理、施行积德行善寺等区域前史景象康复……三山五园在新时代绽放出灿烂光荣,成为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亮丽“金手刺”。